為什么很多美國人不午睡下午還能滿血滿狀態工作?不是說美國高校注重全面發展?美國的大學應該不比中國初高中壓力大吧?
其實,對于中國學生來說,最痛苦的莫過于小初高中在中國讀,然后大學還去了美國的頂尖大學。這里的課業壓力,或許是一些中國大學生所無法想象的。為什么會得出如此結論?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
在我的觀念里,大學作業是可做可不做的,老師不收,第二天老師還會在課上講。所以作業都是良心活,好學生都自覺完成了,實在不會的就放著。
一開始,我拿這個觀念去對待美國老師的作業。
當時看完書已經晚上10點多了,我本來估計老師上課對對答案就好了,沒做完應該也沒多大事。不過我還是憑著在國內養成的好習慣,堅持到半夜2點,終于把題做完了。
沒想到,第二天上課,老師就真都把作業收了,虧了我都寫完了,否則就傻眼了。原來美國作業是計成績的,每次作業都會打分,記出成績,最后和所有平時考試期末考試一起算最后的總成績。
在中國,平時允許你犯錯,允許你不會做可以空著,只要最后考試會做就可以。但美國不一樣,老師每周給你留一大堆作業,在下周上課前上交,如果不會,需在交作業前去問老師。如果到交作業時還沒有問老師,因為不會不做或者做錯了,那么老師不會手下留情的。
我這學期選了3門課,分別是經濟數學,高級微觀經濟學,高級計量經濟學。其中,計量經濟學這門課是最近幾十年才興起的,國內教得很淺,以至于我一直認為是門比較好學的課程。
但是在申請美國大學的過程中在論壇經常聽他們說外國的經濟學要求數學非常高,其中最難的就是計量經濟學。當時還不理解,現在終于知道了。我們老師用了一堂多課就把前4章講完了,前四章就涵蓋了我本科學的最難的一元線性回歸和假設檢驗的所有內容。然后就留作業了。
到快交作業的前幾天,我才拿到課本。因為這一部分本科沒有學扎實,為了做作業,用了幾天把本科的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又看了一遍,然后就做作業,一點一點摳到凌晨5點多,實在做不下去了,就交了。
后來發了作業,20分滿分得了16分。
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第一次期中考試占20%,第二次期中考試占20%,期末考試占20%,平時作業占40%。
最后總成績按照ABCD給你評分,90-100評A,80-90評B,70-80評C,70以下D或者不及格。碩士研究生畢業有一項成績要求就是每學期平均分不能低于B,也就是碩士研究生的及格分數是平均80以上。
如果是十分簡單的學科考80分以上不算很難,關鍵是現在學得都是非常難的,作業和考試很難。所以如果保證所有科平均80以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難課程如果都保持80分左右就不錯了,所以最后很有可能的結果是大部分都是B,然后如果都是B的話,只要有一科是C,那么平均就是B以下,那么就可以走人了。
我這次作業就是在懸崖邊上:16 分,20分滿分,看似不錯,實際上16除以20等于0.8,也就是80分,已經是最低可以接受的分了。所以我以后作業必須要拿盡可能多的80分以上才能避免因為有80分以下而最后失足的情況。
美國的考試
期中考試對我來說已經8年沒有遇到了,因為上了大學以后,就沒有過期中考試了。美國卻有。
期中成績老師大多是以出勤率來計算,占30%,期末考試才是大頭,占70%,最多就是中期可能會有一篇論文當作成績參考。
我選的3科都有期中考試,且不只一次,有的課是2次,有的課是3次,加上期末考試,基本上每個月每門課都會有一次考試。這個我們在應試教育的中學感受過,不過那個叫做月考,不計入最后成績。
而美國這個考試基本上是所有考試各占20%,作業占20%,沒有輕重。而且所有的這些平時成績最后折算成的總成績會跟你一輩子,找工作時,用人單位會讓你出示所有高等教育的平時成績,因此你哪次都不能馬虎,包括作業。
在沒有考試的第一個月,我們就覺得已經很難了。來之前我只選了3門課,以國內的經驗來說應該是很輕松,而且周五,周六,周日三天沒課,每周可以休息3天,生活應該很愜意。
可是知道了我上面所說的美國大學的教學制度后,你就發現你每周都要寫作業,還要寫好。而老師上課基本上對你寫作業是沒有什么幫助的。因為課堂時間有限,老師就講他喜歡講的部分,然而你就要把所有書都看了,然后再把所有題都做了。
基本上老師每次課都講一章。一章的內容大概30-40頁書,這30-40頁的書是大書就是比國內16開紙大一點的那種書,而且是英文的小字,密密麻麻,比中文的30-40頁的內容應該多,而且最關鍵是書中每一句話都有復雜的數學和邏輯關系,你要看透,都需要你想很長時間,或者自己在草稿紙上推導和畫圖幫助理解,這樣有的時候十幾頁的書都要看5,6個小時。你每周要讀3本這樣的書(100多頁)然后做3門作業。
每次作業都很費時間,數學作業最簡單,不過你要用計算機寫,用word打十分復雜的數學符號,矩陣,希臘字母等,很費勁。
因為作業就相當于考試,但是這個比考試要求的時間松,而且屬于開卷,所以老師留的題都很難。
最可恨的是計量經濟學的老師,講課非??欤夷玫秸n本時,他已經結束前7章了,每周休息的三天,我都在趕他的進度,講了一個月到期中考試了他已經講了12章了,一本近1000頁的書,他講了快一半了,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好在這個課本講的十分詳細,因為我看我本科的書看了好幾天,就是不明白怎么回事,看了這本書前4章以后就徹底明白了,講得太細了,太系統了。
粗略算了一下,每周每門課上課看書時間要30個小時,寫作業的時間要10小時,那么三門課一周學習就要用120小時。而一周7天每天24小時一共就168小時。你就會發現你完全沒有休息時間。
和我們一起上課的一個臺灣同學發現我們選了3門課很驚訝,說他學2門都快受不了了,我們居然選3門。
就這樣我們在緊張學習了一個月以后,開始了長達近2個月的考試之旅。我們這學期,數學有3次期中考試,1次期末考試,一共4次考試,其他兩門2次其中考試,一次期末考試,分別共3次。也就是從9月30日開始到感恩節放假前一天,我們幾乎每周都有考試。
對于計量經濟學,實在是沒有辦法,太難了。我幾乎在開學初的90%時間都用在計量上,在第一次考試前總算大體明白了這門課是怎么回事了。
本來開學初我們還信誓旦旦的要拿全A,結果這門第一次考試就考了54分,而全班平均70。第二次拿回家考試,我還說這個還好可以拿回家做,結果我和那個中國同學費了整整一個星期在建立模型,前面1個禮拜試驗了近百種可能性的模型,結果就是相關系數不到20%,根本不能用。后來折騰了很久,花了兩天時間完善模型和寫報告,最后寫到凌晨5點。
以為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結果得了66分,說是有一個環節論證方法出了問題。心都涼了。
美國的大學校園生活
校園里的學生都背著書包匆匆去上課,沒有一個在嬉皮打鬧的,即便是等公共汽車或者做公共汽車上,也在看書。在咖啡店里或者休息的地方,很多美國學生要么在看書寫作業,要么用電腦寫作業。非常安靜,沒有人大聲喧嘩。
我本來還帶著掌上游戲機,有一次在公共汽車上拿出來玩,有外放聲音,突然發現大家都在看書學習,又很不好意思的又放回去了。我在國內本來是很自覺學習的好學生,在這里怎么感覺自己跟痞子小混混一樣,成了不良少年。
有次晚上去系里打印講義,走在在夜色下的校園里,發現路上竟沒有人,即算是有人,也都是背著書包匆匆去趕時間學習。而我印象中,至少是我們省的高校校園,夜幕下都是一對對的情侶在共享好時光。
美國真實校園生活就是整個一個中國理想中的好學生的聚集地。
我在國內上大一時,覺得學校圖書館的機子比家里的好,而且便宜,就到那里去打游戲。第一學期期末還和全宿舍的人去圖書館包夜通宵打游戲。
我想原因有兩方面:第一方面是我們管理不嚴。我想如果你在美國的學校機子上打游戲,基本就可以準備回家走人了;第二,按照我上面說的作業和考試的壓力,你有時間打游戲嗎?
接著說美國學生的學習,他們在賣星巴克的地方看書寫作業是很正常的事情。那個寫作業是真寫,不是裝的。他們學習刻苦還體現在兩次計量閉卷考試前,老師都發了去年考試的卷子,因為這不是作業,所以我和那個中國學生都沒寫。
這很不符合我們的風格,因為在國內好學生都是老師越不要求做的,都越做。結果來了美國以后,由于老師逼的太緊,有極度的逆反心理和厭學情緒。結果只要不計分的堅決不寫,也不看。
但是我發現這兩次每次美國學生都把所有題目都做在紙上了。我又一次體會到了他們才是好學生,我們都是混混。
閱讀排行榜
編輯推薦